2020年3月17日星期二

體溫調節


體溫調節

留意: 學習體溫調節時,注意:
1.      與滲透調節進行比較,會對兩類調節有更深入的了解。
2.      調節溫度似乎更複雜,因為涉及:
(1)   更多效應器
(2)   短期及長期的反應不同
(3)   同時涉及神經系統及內分泌系統


感應機制項目
細項
體內水分較多時
溫度太低時
溫度太高時
刺激
類別
血液中水勢,滲壓上升
1.      外界溫度
2.      體內溫度

感受器
類別
滲壓感受器感受到
冷、熱感受器(2)

位置
下丘腦
1.      皮膚(感受外界)
2.      下丘腦(感受體內)

傳送至控制中心
訊息類別
--- (1)
1.      神經脈衝

途徑
--- (1)
1.      神經纖維

控制中心
位置/構造
下丘腦
下丘腦溫度控制中心
散熱中心

反應
控制垂體分泌較少抗利尿激素的量
透過神經脈衝及激素分別控制多個效應器

傳送至效應器
訊息類別
激素(抗利尿激素)
1.      神經脈衝
2.      激素

傳送途徑
血液
1.      神經纖維
2.      血液

效應器
位置
集尿管壁
[神經脈衝]
1.皮膚
(1)   通往皮膚表面小動脈
(2)   汗腺
(3)   豎毛肌
2.      骨骼肌
[激素]
1.      甲狀腺素

作用
水的透性上升,
較大比例的水被重吸收回微血管
1.      收縮
2.      汗腺分泌更少汗液
3.      豎毛肌收縮

反應

產生較多稀釋的尿液
1.      更多血液流至皮膚表面
2.      較少熱能隨汗液散失
3.      毛髮豎直,可保存更多空氣於毛髮間

1: 下丘腦既是感受刺激的位置,同時也是控制中心,進行調節。
2: 實際上並沒有溫度感受器,祇有冷及熱的感受器,嚴格來說,身體是感受溫度的變化而不是溫度本身。

備註: 以上有關體溫的調節,並未包括長期效應!

沒有留言:

發佈留言

呼吸作用過程學習難點

  呼吸作用的過程是 DSE 考試常見的題目, 幾乎每一年皆有一些分數是涉及呼吸作用過程的 ,因此值得好好掌握。   但對同學而言,掌握呼吸作用的過程有一定難度,因為 1.       需要一些基本的化學知識。 -           不然便祇能死記過程,死記自然...